
家国情怀总是春
◎刘浩华
(序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,广东省作协原文学评论委员会委员、原河源市作家协会主席)
读叶细初同志的散文,常常会想起“家国情怀总是春” 的话。他的作品,题材多样,思想深刻,见、闻、思,新颖、鲜丽。无论是写山水、写景物、史迹胜景,还是家园,给人的感受都很强烈,令人情怀激动。
叶细初同志自参加工作始,一直以来从事党政工作,且较长时间担任县处级领导干部。工作之余,他喜欢看书,尤其喜欢看文学书籍。由于他喜欢看书,结果也就喜欢上了写作。年轻时,他曾经担任过县委宣传部干事、县委新闻秘书。党中央一直提倡领导干部要有书生气。长期以来,他为官清廉,为人正直,为政勤勉,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干群的爱戴和尊敬。他把党和人民对他的关爱、拥护,当作鼓舞自己做好工作的动力,从政之余,写下了很多文学作品。
收入在这本《板栗花开》散文随笔集的作品,几乎囊括了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所写的有代表性的作品。其中相当一部分曾在省、市级报刊发表过,多数受到关注和好评。他的作品所以受欢迎,是因为其有一种优美、新颖的感觉,能够打动读者,让人们有一种认同感。他的作品,能使人有新发现、新感受。文本内所说、所述、所见、所闻,是别人没看到,或是没想到的景、情、物,能使人从中感悟出很有意义的道理。如《再访霍山》文中一段:“仰首张望,昭昭一线,长约半里,时见朵朵浮云飘过,时有缕缕阳光射来,忽明忽暗,景色幽奇。忽地,一声汽笛巨响,在峡谷久久回荡……”写胜景中透出新时代的笛声,给人以很大的振奋。
叶细初同志的作品,另一个鲜明的特色是:文字优美而朴素,表达相当生动、准确。我们常常读到一些散文,文不对题,词不达意,有些字句读来苦涩难懂。叶细初同志的作品,无论是表达山水的优美、叙述古迹、写草原、山川、流水都非常清晰、生动、准确。如《寻访雪里桃花》,作品中对桃花的描述,雪中的花姿花色,写得惟妙惟俏,着实令人叹为观止。这跟作者耐心的创作过程,以及对人和事物的非凡观察能力,是密不可分的。
散文作者,往往有游山玩水,纵情大地的愿望。“行万里路,胜读万卷书。”固然不错,但是,纯粹为了享受、逍遥,“扛着大旗走天下”也难免会留下许多遗憾。叶细初同志的作品里,可以看到一个散文作家热爱祖国、热爱家园、关注现实、关注民心,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认知。他是生活的有心人,工作的勤恳者。作品中表达的种种,或历史、或往事、或人物,都具有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和伟岸;对某些人物的不屑,都具有哲理和隽永的清新。
我们通常认同的散文的范畴,有着很宽广的领域,不仅包括了部分日记、小哲理、三言两语、对一些人、事的议论,读后感都归属于散文之列。叶细初同志收在本集子中的一些小散文、小议论,行文优美,见解新颖,有真知灼见、有社会意义和生活感悟,读来使人有一种清新、朴实、亲切和认同的感觉,掩卷之余,收获良多。能做到这一点,跟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,行文时的发现和见解;为政、为人、为文的忠实、赤诚是分不开的。这本散文集里的短文、短章值得认真地读一读。
叶细初同志与我同为“长在红旗下”的人,年龄相仿,因为有对文学的共同爱好,也就成为几十年来的文友。当我还是个初学写作者时,他在县委宣传部工作。那时候,我家庭经济拮据,生活相当艰难。他骑着自行车赶了十余里路来到乡下,鼓励我坚持写作,而且常常为我借阅县委宣传部的藏书。后来我才知道,不仅是我一个,还有许多作者,在他的为人、为文的感召下,坚持文艺工作,而且都取得了成绩。当我们再次评读这本散文集时,真的有点惴惴不安。但是,对读者而言,我还是要说一点本集子的不足。《板栗花开》及写域外风光的散文,可以往纵深处开拓。对历史的追述,对历史人物的评论,可以再深入挖掘。自然,这是苛求了。但是,相信叶细初同志今后的散文作品可以做到。
《板栗花开》的出版,说明我国散文队伍中,干部型学者型散文家的壮大发展。叶细初同志正是取得较大成就的一员。他辛勤创作,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作品。他的创作,说明了南粤地区,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方,文学正在现场,为实现中国梦进行着不懈的努力。这本散文集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。
相信读者读后会有同感。
2015 年11 月18 日于东江老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