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个情字怎生了得
◎萧立宽
(作者系知名诗人、钟祥市诗词学会会长)
张公美栋,与吾相交久矣。廿余年前,美栋兄将他用作业簿抄写的十数首风格酷似田间、艾青、何其芳甚至胡适等诗坛文苑巨匠的大作,嘱在拙刊《阳春诗林》发表。
当年,我草草地选读并编发了几首。不知是仍未冲破“文革”时的樊篱,还是执迷于“伤痕文学”的雕笼;不知是畏惧爱情的洪水猛兽,还是假意爱情的羞涩。总之,是将一箱字字溢爱、句句煽情、行行令人神驰的珠玑搁置在了一旁,将一位亭亭袅袅、婉若飞天的情窦初开的少女久锁在了深闺。
丙申荷月一日,美栋兄突然从江城打来电话,说道:是年花甲,告老退休,不求其它,但愿借《阳春诗林》一角,再发几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咏诵的新诗旧词,以作纪念。尚有可能,奢望将彼此的心语、心得编纂成册,馈示子孙家人。
语之切,谊之厚,却尤难。
于是乎,我断然决定,《阳春诗林》辟专版刊登美栋兄的大作。一则以遂张兄之愿,二则给拙刊雪中送炭,三则犒赏读者(因《阳春诗林》乃我自费刊印馈赠诗词界)。
孰料,待美栋兄武汉归来,厚厚一叠,计81首诗词和几篇与诗相关杂谈,让在下大惊失色!这惊,并非诗词数量多,惊在境界高,质上乘。情境,义境,语境,如锦衣玉食,让人捧读,爱不释手。此举,算是让人识得庐山真面目。真乃不读不知晓,读了心快跳。
一位曾经欲步华罗庚、苏步青、陈景润后尘,尤钟数学的人,居然将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转变为如屈原、李白式的形象思维,其诗词既有了自然科学大师的严谨、精致和细腻,更有语言文学大师的多情、浪漫和深沉。委婉的表达、温馨的吟唱如雕镂巨匠,丝细缝严,直白的呼唤、高亢的歌咏似谪仙眼前。
美栋兄的《湖心,有我扔的一粒石子》,出自“文革”刚刚结束,余毒尚未肃清,“左”的有色眼镜还蒙戴着许多人帘的时候。在下,不能不钦佩他的胆识,而隽永、流畅、飘逸,似裸非裸、似露非露地直面“爱情诗”为祸水的年代,没有韬略,缺少勇气,不谙熟唐诗宋词甚至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的芸芸众生概莫能为,概莫敢为!
《手帕摇》是一册充满爱的诗文集。她,爱国,爱党,爱人民,爱朋友,爱家人,爱学生……尽管其诗作无处不有“谐”与“隐”,间或似有“露”和“裸”。但,主旋律向上,格调高雅,寓庄于谐,似露还隐,彰显出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艺术和深厚的优秀传统诗词积淀。
请看开篇《东升的红日》,110行的长诗创作于“十一届三中全会”召开前夕。诗中不见振臂疾呼、声嘶力竭口号、故作姿态的摇旗呐喊。将红日喻为浴火重生的凤凰——中国共产党;将“三座大山”、“四人帮”等比作“蚊蝇”、“鬼魂的幽灵”,将共和国的缔造者、党的领导集等冠以“箝敌制胜的巨擘”、“灿烂的星辰”、“无匹的仙姝”和“大地的慈母”。可以毫不愧色地说,《东升的红日》是一曲不同凡响、不可多得的对党无限热爱的交响。
来。我们再一道吟诵一首小诗《朝暾》。诗中吟到:“你还在深情里梳妆/媚眼就泄露出奔逸的波光/你还未步出阊阖/稔风已挑弄起绚丽的衣裳/云霓间刚出现娇慵的面颊/舒心便洒遍了山川城乡/——你姗姗而来了哟/好一位娉婷的女郎!”多情的诗人,将冉冉升起的朝阳,比作一位文静贤淑、素装淡抹、款款向迎亲人群走来的女郎,虽非环肥燕瘦,虽未秋波暗渡,却仪态万方,令人称绝,点赞鼓掌。此诗,与其说是描写旭日东升,不如讲是张公送给他钟情的爱侣!
再听听他眷恋家乡和难释乡愁的《思乡》:“身居异地思家乡/家乡的山水牵柔肠/襄河源远水千里/碧波雪浪走帆樯/三尖青峰入云端/满坡欢歌酿芬芳/此时应是春风劲/鼓动万物竟生长/此时应是春意浓/麦苗蓊郁菜花黄/此时应是春雨足/依依杨柳衬绿秧/此时应是春色艳/绿了河水红了岗/触目飞鸟戏暖树/清宵月朗醉鸳鸯/昊天阔地空气鲜/男女老幼乐洋洋/思家乡啊思家乡/家乡山水入诗章。”诗人对家乡炽热的爱,对万物的情,用四个排比句,一唱三叹,摄人魂魄,予今天在外求学、打工、经商的游子诵咏,一是会泪如泉涌,或暗自神伤。正是诗人深爱那片曾经生养他的土地,才有如此浓烈的情感宣泄!
我们再吟唱一首《炊烟》吧。“天河多么渊青/星儿在河里扑腾/啊,炊烟/你抟新月为钩/钓来一个恬静的黄昏//朝暾将要出水/搅得涟漪阵阵/啊,炊烟/你举红杏为饵/钓来一个沸腾的早晨。”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、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人们耳熟能详,可“你举起红杏为饵/钓来一个沸腾的早晨”,谁曾听说?谁曾见过?此喻既新鲜,鲜得前无古人;又大胆,真称得险与奇!而且,他还“星河”、“朝暾”拟人化,出水的朝暾像人一样将江海河湖“搅得涟漪阵阵”,“星儿”像嬉戏玩水的孩童“在河面扑腾”,其景,其情,其境美矣!
古人云: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。又说:为求一个字,捋断数根须。美栋深谙此道,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。
还有,《夕阳》不讲“只盼日落西山后,把你亲个够”的痴情小伙,反说落日像情窦初开的少女,大胆地找情郎约会;《嫉妒》,
虽宣称男女情爱的自私,却含而不露,将亲吻换作“响亮的碰杯”,
真是匠心独具,别出心裁。
而另一首长诗《推别絮语》,全诗采用影视摄制艺术手法,或推拉摇移,或俯仰旋转,或定格特写,让读者在蒙太奇式的欣读、吟诵中领略校园里的生活万象。诗的开头,仿佛是高尔基《海燕》鸣叫,中段似有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,结尾杀青又见雪鬓霜髯的泰戈尔……
当然,推一漏万,琳琅满目,珠落玉盘的佳句华章,赏心悦目,不可多得。
当然,几则与诗句相关的诸如《孟浩然,我读不懂你》、《莫要讨便宜》以及填词的“清平乐”、“采桑子”、“昙花吟”、“少年游”、“蝶恋花”、“诉衷情”和几首七律均倾注了诗人的大量激情与心血,不失为值得认真吟诵的佳章。
艾青总说他是作诗的“两面派”,“新诗旧诗我都爱”。我说美栋兄系蜀地川剧的“变脸派”,不同的物像,不同的内容,表达不一的情、趣、义,娴熟地运用不同体裁……
上述赘言,吾虽欲言未尽,然限于篇幅,不得不暂且搁笔。
拙文结束前,再为美栋兄献上一阕小令《醉梅花》:“诗溢兰馨韵灿霞,佳章丽句胜奇葩。我心我口真言我。她诵她吟昵语她。情四射,意尤嘉。张公椽笔日生花。痴人若解红笺味,占尽风流更念家。”
是为序。
丙申荷月于寻梅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