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北京烜晟博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站!  
 
 
 
精采书评
精采书评
 
出版流程
自费出书也有行骗手法
企业是怎么进行出书的
自费出书会很复杂吗
个人出书可提升自我能力
个人自费出书的稿酬要怎么算
联系我们
地址:北京总公司:北京市海淀区
      碧桐园
      图书出版基地:天津市河东区
      津塘路金地国际广场
电话:北京总公司
      13810630851(微信同号)
      13682152825
 Q Q:文化出版3:2118190598
      文化出版4:2660741585
图书搜索
站内全文搜索
   当前位置:首页 >> 精采书评 >> 精采书评   
借说鄱湖一道菜《永远的小溪 : 柳雅散人文集》(序)
 时间:2019/11/20 来源:烜晟博雅文化  作者:管理员  点击:1068
 

品读王建军先生的文集,让我想起了当地都昌的一道菜:河水煮河鱼。

这是都昌一种非常有名的菜肴,可以说家喻户晓,被很多文人写到书里,因而这菜的好吃是“书上载过了”的。可以这么说,没有一个都昌人会说这菜不好吃。但是,真正吃过这道菜的人极少。为什么呢?缘由很出乎外地人的意料。因为食材太过普通,烹制方法极其简单,当客人来家时,主人是不好意思将这道菜端上餐桌的,怕因此怠慢了客人。

河水煮河鱼,是都昌人在鄱阳湖边劳动时因陋就简烹制的工作餐。我就吃过河水煮河鱼。

谭是我的一个好兄弟,他的妻子是朱袍山人。朱袍山是鄱阳湖中,一处具有神话历史传说的小岛。为了吃河水煮河鱼,我特意去兄弟媳妇的娘家。第一次未能如愿以偿。餐桌上的鄱阳湖鱼是肯定有的,但兄弟媳妇的娘家人把味弄得和城里餐馆的一样。第二次去兄弟媳妇家前,我说一定要吃原汁原味的河水煮河鱼,这才在渔船上吃到了这道菜。这菜怎么个味道我说不清楚,但是一锅鱼,被我和谭两人吃光了。谭说,他也是第一次吃到这个菜。好吃!

有人用“文化大餐”来形容一本书,或者一次文化活动。我想说,王建军先生的这本文集,就是河水煮河鱼一样的文化菜肴。

河水煮河鱼的食材是鄱阳湖里刚刚捞起的鲜鱼。常言道:猪吃叫,鱼吃跳。餐桌上的鱼要味道鲜美,食材的鱼必须新鲜,只有到鄱阳湖里才能有这个口福。

王建军文集的素材是鄱阳湖边的人和事。他是个医生,鄱阳湖边一个较大乡镇医院的医生,天天打交道的是最基层的村民渔农,能听到极好的作为文学素材的传奇故事。《山里的爆米花》写了一个被人贩子卖到鄱阳湖边的“马小翠”。由于种种原因,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口性别比例出现了失调,他给买来的媳妇看过病,听过她们的故事,知道她们有些被政府解救回到原籍,也有些爱上了这里的男人甚或爱上了鄱阳湖就留下了。

“罗家湾的女人们”、“柳婶”、“神颠”等都确有其人;“苦娘”、“方雨航”、“棉根头”,不是作者自己就是他的亲人;“寡嘴”、“奇缘”、“王招弟”是别人讲给他听的社会传奇。可以肯定地说,无论小说或散文,无论人物或故事,都不是无根的虚构,都有其真实的文学原型。

拥有自己熟悉的文化素材,才可以创作出有味道的文学作品,这是毫无疑义的。只有“鬼”文学,或者“幻想”文学,作者才可以天马行空,肆意虚构。

故事是“河鱼”,本土的乡俗文化便是“煮河鱼”的“河水”。

“五里不同俗,十里不同音。”是鄱阳湖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。每一个村庄,特别是一些大村庄,或多或少地都有其虽非唯一,却与邻村不同的风俗文化。这本文集的全部故事,都是浸润在这种“大同”而“小异”的文化之中,因而“烹”出了不一样的“味道”。

《天火》写的是汪家村的“宗谱”文化。家谱,是汪家村的图腾,是列祖列宗的化身,每年的正月初一,都要拿出来接受全村人的顶礼膜拜。然而这一次,村里人却忽然发现丢失了两本重要的“老谱头”。老谱头哪去了?作者没有给出答案,但肯定是丢了,还一定不是意外丢失的,是有人蓄意偷走了。为什么要偷走?因为老谱头既是古董很“值钱”,更有先祖的神光,能保佑家族衍昌。谁偷了?具体的人不知道,但一定是汪家人。作为这年“座谱”的棉根头,无疑为直接责任人。若是真的把看作全村人列祖列宗化身的谱偷走了换钱,则相当于庙里的和尚把菩萨塑像偷去卖了,“谱”在汪家人心里的神圣性打了大大的折扣。偷谱者为什么能成功?因为棉根头是个糊涂虫,接手管谱时不仔细点数,没有猴精精明。你可以说因为民风淳朴,少有人想到会有“偷谱者”;你也可以说,多数人对谱根本就不以为意。

宗谱文化,散花,鼓书,龙灯,闹洞房……鄱阳湖的文化元素非常丰富,有些还升化到了宗教的高度。

河水煮河鱼之所以能被人津津乐道,最重要的环节是煮。需用大火长时间的煮沸,煮出牛奶一样的汤汁。

小说《湖水悠悠》和散文《永远的小溪》,写的是作者的初恋。三十多年前,作者的初恋女友意外溺水身亡,但她一直活在作者心里,她的家人也一直是作者的亲人。那些故事,那些情感在作者心里“煮”了那么多年,便有了这小说和散文。

这本文集的文章,没有一篇是那种灵感迸发后一挥而就写出来的,都是经历时间的酝酿构思,费了很长时间“煮”出来的。

作者作为一名医生,一直工作在乡镇卫生院,在他的周围有很多文学朋友,他工作的所在地周溪镇,就有许多诗词爱好者。闲暇的时候,他们很容易就坐到在一起,聊起了诗词,聊起了文学,也聊起了生活。这聊天就是文学的“煮”。身边的那些人物故事,茶余饭后的那些传说传奇,生活中的那些风土人情,就这样“煮”成了这本文集。

鄱阳湖的水,鄱阳湖的鱼,煮出来的叫“河水煮河鱼”。有人不自信,自问这应该是错了吧?难道应改称“湖水煮湖鱼”?

在我看来,王建军先生的这本文集,不是“湖水煮湖鱼”。

  

(作者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九江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,都昌县作家协会主席,供职于都昌县电视台。)

 
 上一条: 《南国风雅又集》序
 下一条: 《半生回眸·梦灵文集》总序
   
地址: 北京总公司:北京市海淀区碧桐园
  图书出版基地: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金地国际广场
网址: www.xsbywh.cn
邮箱: xsby126@126.com zgwh0126@126.com
     
文学类
学术专著/合著/挂名
综合类图书
照此输入3050
 
北京烜晟博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:京ICP备15033203号
地址:北京总公司:北京市海淀区碧桐园 图书出版基地: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金地国际广场
图书出版业务电话 13810630851(微信同号)13682152825
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91110108055599372J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: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00218号
北京烜晟博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在线客服
扫一扫,关注我们
点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这里给我发消息
全国咨询电话
13810630851
(微信同号)
图书搜索
站内全文搜索